兩江協同創新區2個國家級科研項目獲獎(兩江協同創新中心)
近日,重慶市科技局公示“2022年度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擬兌現獎勵清單”,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項目“基于3D打印技術的精密陶瓷部件研制及應用示范”(國家科技計劃課題名稱:3D打印精密陶瓷部件全鏈條評價體系研究)、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項目“基于北斗的面場景毫米級三維形變監測關鍵技術與應用示范”分別入選“課題獎勵”與“項目獎勵”清單。
據了解,“基于3D打印技術的精密陶瓷部件研制及應用示范”和“基于北斗的面場景毫米級三維形變監測關鍵技術與應用示范”于去年先后獲批科技部“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標志著兩江協同創新區科技創新工作實現了新突破,科研院所承擔重大科研任務的能力有了顯著提升,同時也是院所與高校、優勢企業聯合開展國家級科研項目協同攻關的一次重要實踐。
其中,“基于3D打印技術的精密陶瓷部件研制及應用示范”聚焦半導體、清潔能源、精細化工與先進制造等重點行業對精密陶瓷部件的重大戰略需求,研制開發基于 3D 打印成型技術的系列產品,實現 3D 打印典型精密陶瓷部件工程化穩定制備及產業示范,為國家重大工程、重點行業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和保障。
項目負責人楊治華介紹,項目技術開發主要面向國內外高端材料市場,如航空航天、集成電路、汽車等高端領域,可為其關鍵核心部件提供高技術陶瓷器件和陶瓷材料,團隊目前已完全掌握結構功能一體化陶瓷及其器件制備核心技術。
“基于北斗的面場景毫米級三維形變監測關鍵技術與應用示范”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重要拓展,是全新的低成本、高質量形變測量新技術,在滑坡預警、人工建筑健康監測等領域具有重大應用前景。
項目負責人稱,在國家重大項目支持下,正在突破跨軌信號融合、射頻數字處理一體、自動化形變信息采集與智能處理等關鍵技術,并研發低成本高集成形變測量產品,建設一套地質災害預警服務新標準,大幅度提升重慶大山區、大庫區等復雜地質環境的災害監測預警能力。(趙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