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除了住持方丈,還有哪些職務?千萬別叫錯了(寺廟住持什么級別)
者按:你經常去寺院嗎?你聽說過維那,知藏,參頭,知客……這些詞嗎?大家對于住持和方丈所代表的的意思都很熟悉了,那么,寺院里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職務?一起來了解一下!
01
寺院設有哪些職務?
佛教寺院的管理,尤其是大叢林,都有著一整套嚴格的制度,除清規(guī)戒律、宗教法務、佛教儀規(guī)外,寺院的內部行政管理機構,組織形式、人事制度,職責分工上大致也有一套嚴密的制度。
在唐代的《百丈清規(guī)》中,對寺院僧團組織形式,有著很詳細的規(guī)定,發(fā)展到近現(xiàn)代的寺院,雖未完全保留下來,但是形制仍基本按照當時的規(guī)定。
一般的寺院,都是由住持和四大班首、八大執(zhí)事所組成的。另外還有很多的侍者和其他負責人。
近現(xiàn)代寺院往往會沿用五大堂口,每個堂口有相應的職務,委派相應僧人負責,各司其職又通力合作。
以禪宗寺院為例,現(xiàn)代寺院整體上由五大辦事機構組成,即所謂“五大堂口”,其中包括:禪堂、客堂、庫房、大寮、衣缽寮。每個堂口都有相應的執(zhí)事,負責具體的工作。
禪堂
禪堂是叢林的核心,專指坐禪的道場。
維那:禪堂的主要負責人。凡禪堂中有違犯清規(guī)者,他都有權予以懲罰。上殿時,維那掌管佛教儀式的起腔領念,以音聲為佛事,有如佛教樂團的總指揮。
悅眾:有的大寺同時也設悅眾一至數(shù)員,作為維那的助手。若維那休假、缺員,悅眾可代行其職。悅眾在上殿時具體敲打樂器,配合唱念,并教初學參禪僧人的禮儀。悅眾可設置數(shù)人。
知藏:熟悉佛教三藏典籍,主管和保護重要的經藏。相當于圖書館的館長一樣。
藏主:執(zhí)掌經櫥鑰匙,定期晾曬經藏,負責佛教書籍的保管和借閱。相當于圖書管理員。
參頭:也稱“禪頭”,禪堂中參禪最久或最熟練者。他主要承擔的是,為初學參禪的僧人做出示范和起到表率作用。
司水:每天早晨打洗臉水,準備早、中、晚的漱口水,出坡后的洗腳水等。
圊頭:每天挑送凈桶,沖洗廁所,更換洗手水,洗曬揩手帕等。
客堂
客堂是寺院日常工作的管理中心,負責對外的聯(lián)絡,賓客、居士、云游僧的接待,寺院各堂口的協(xié)調,僧眾的考勤和紀律,各殿堂的管理,乃至于寺院的消防、治安等。
知客:客堂的主要負責人,掌管全寺內外日常事務和接待僧俗客人事宜,是寺院與外界聯(lián)系的紐帶,古人喻之曰“叢林綱紐”。其地位相似于辦公室主任和接待處長。
照客:為客堂和知客辦事,照料客人,打掃客房等。
寮元:云水堂的負責人,根據客堂安排,接待來寺院的云水僧。
僧值:古代未設專職,令僧人輪流值任,現(xiàn)代寺院相對固定。主要職責是領僧眾上殿課誦,監(jiān)督和檢查僧眾的紀律和行、立、坐、臥四種威儀,發(fā)現(xiàn)違犯者要進行批評和給予處罰,相當于糾察一職。
殿主:大殿的管理人員。其職責是照管油燈、香燭,擺設供器、供品,清潔佛像、佛殿等。
香燈:殿堂的管理人員,與殿主職責相同。
鐘頭:負責敲鐘的職務。
鼓頭:負責擊鼓的職務。
夜巡:負責夜間巡邏和打照板報時刻的職務。
門頭:守護山門的職務。
書記:負責寺院的文秘工作。
庫房
庫房總管僧眾生活和佛事的必需品,如糧食、物品、法器、香燭等,有些寺院還要管理山林、田莊,以及殿堂、房舍的修繕等。
監(jiān)院:俗稱當家?guī)?/strong>,其職責為總攬寺院庶務,既是庫房的主管,也對寺院各堂口的工作進行督察。權力僅次于住持,古代也稱監(jiān)寺、院主、主首。
都監(jiān):都監(jiān)的序職在寺院中是最高的,他在禪堂的位次,坐在監(jiān)院上首。他上輔住持,下助監(jiān)院,一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管事。
副寺:監(jiān)院的副手。指導庫頭們的工作,負責寺院的生活及佛事用品,并對財務進行監(jiān)督。
庫頭:負責庫房的管理工作。
莊主:俗稱“下院當家”,凡寺院所屬莊田的一切事務,都由莊主負責。
園頭:經管寺院的菜園。
監(jiān)收:主要負責購進實物的驗收等。
大寮
大寮為寺院的生活區(qū),負責供應僧眾的齋飯,主要由齋堂和僧廚組成。
典座:大寮的主要負責人,寺院的生活總管。
飯頭:負責煮粥做飯,隨時掌握人眾之去來,水米之增減。
貼案:負責做僧眾的齋菜和佛殿的供菜。
菜頭:負責廚房用菜,包括選菜、洗菜等。
水頭:保證供應大寮做飯菜和燒茶等生活用水。
茶頭:保證供應僧眾每天的茶水。
火頭:專管飯菜的爐灶,掌握火候。
磨頭:負責寺院磨米等使用磨所做的事情。
行堂:在齋堂為進齋僧眾鋪碗筷、盛飯菜和添加飯菜,齋畢又收拾和清洗碗筷的事務。
衣缽寮
衣缽寮是住持和尚的事務機構,直接為住持辦事。
衣缽:是住持和尚的直接助手,負責收發(fā)信件和草擬文書等。還可代替住持接見來訪者。
燒香:侍者寮的負責人。凡住持說法,主持佛事,出位拈香、禮拜、上堂、上供時,均由燒香高捧香爐,走在住持前面。
記錄:主要為方丈寫法語,傳戒時寫請啟,為各種佛事寫疏文等。
湯藥:負責在住持生病時煎湯熬藥,故名“湯藥”。也是住持小灶和上客堂的廚師。
請客:有人會見住持,先由他稟報衣缽或住持;住持或衣缽有指示,也由他向外傳達。
圣僧:負責照料住持的穿衣,飯后漱口,為住持背行囊等。在佛教儀式中,當為住持傳爐、開具等。是住持的侍者。
行者:在住持廚房燒飯烹茶及干雜活的僧人。
僧人注重的是內心的修行,他考慮的是在修行中取得最大的成就而不是職務的高低。
六祖慧能做過行者,負責舂米;寒山與拾得做過燒火僧。這些職務只是出于寺院管理的需要而設置的。
02
僧人的職務是根據什么分配的?
寺院繁雜的日常事務,都是由執(zhí)事來辦理。這些執(zhí)事,有列職與序職之分。
列職相當于職務,側重按辦事能力和工作需要列其職別;
序職相似于職稱,側重按出家資歷和修持功夫定其位次。
列職和序職又可分為東序和西序,古代以法修為主,所以西序為主位。如今以事修為主,所以東序為主位。
故將直接為住持工作的叢林執(zhí)事待以主禮,列在東序;將輔助住持工作的執(zhí)事待以賓禮,列在西序。
具體的分法如下:
序職分為:
西序——座元、首座、西堂、后堂、堂主、書記、藏主、僧值、知藏、知客、參頭、司水;
東序——維那、悅眾、祖侍、燒香、記錄、衣缽、湯藥、侍者、清眾、知客、行者、香燈;
列職分為:
東序——都監(jiān)、監(jiān)院、副寺、庫司、監(jiān)收、莊主、磨頭、寮頭、殿主、鐘頭、鼓頭、夜巡;
西序——典座、貼案、飯頭、菜頭、水頭、火頭、茶頭、行堂、門頭、園頭、圊頭、照客。
僧人序職的高低與其戒臘的長短一般是互為關聯(lián)的。同時,序職的授予是在佛教修持的實踐中獲得的。修持成就越大,序職越高。一般說來,只有住在云水堂的僧人沒有序職。他們在別的寺院可能有序職,但是,到了一座新的寺院,原有的序職卻不予承認。另一方面,在本寺的序職相對是永久性的。比如,一位燒香,出外參學二十年后回到本寺院,仍給他保留著燒香的序職。
列職一般比序職后獲得。在受了戒的僧人中,起初大多充任寺院的下役工作。由于其工作實在是一種苦行的原因,故被稱為“行單”。這些人包括在云水堂、廚房、磨房、菜園做苦力的僧眾。行單至少在禪堂修滿一期后方可任職。列職的變動很大,有時任期只有半年,并可隨缺隨補。當任期結束,每位執(zhí)事都得辭職,但他辭去的是列職而非序職。序職仍舊保存,或者隨著新列職的授予,序職也相應升遷。
叢林的每位僧人,都有各自的序職和列職。序職為“四大班首”的,其列職可能是都監(jiān)、監(jiān)院或副寺;序職為書記的,其列職多半為“五大堂口”的負責人;序職為燒香的,列職一般為庫頭、監(jiān)收等。
文字來源:那一座廟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你分清這些職務了嗎?
你最想成為的是哪個?
歡迎留言互動!
覺悟問答
福利來了
我們的小店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