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開始填報內控報告了,報告需要的佐證材料該如何準備?(內控報告佐證材料范本)
財政部已經于2月18日下發關于填報2023年度內控報告的通知,這已經是第八個年頭了。內控報告填報難度主要在于如何準備需要上傳的大量佐證材料。單位財務科的小伙伴們每年都為這些材料絞盡腦汁,大部分單位是東拼西湊,憑空編造。其實,按照《內部控制規范》和內控報告填報的要求,踏踏實實的做好每年單位的內控建設工作,做這些工作中產生的記錄就是填報內控報告的佐證材料。
一、調整小組成員名單
單位內控建設需要成立一個內控建設領導小組,這是《內部控制規范》和歷年內控報告填報提出的要求。除了領導小組,單位還應該成立風險評估小組、工作小組、評價與監督小組這三個非常設機構,單位一般是下發一個紅頭文件成立這四個小組,內容包括各小組成員的組成以及相關職責。
調整小組成員名單這項工作一般是在元旦以后,如果今年各小組成員的組成有變動,尤其是單位主要負責人(一把手)和分管領導離任,則需要下發一個調整小組成員名單的通知,同時,各小組的職責可能也會做出相應的調整。所以,每年度內控建設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考慮是否需要調整小組成員名單,如主要人員有變動則調整,無變動可繼續沿用以前的紅頭文件。
二、內控自我評價
內控評價是對過去的一年單位內控建設情況的全面檢查,所謂“自我”就是由單位自行組織的評價和檢查,除了自我評價以外還有來自審計、財政等部門的外部評價,每年填報的內控報告其實就是財政部對全國所有行政事業單位統一的外部檢查和評價。
內控自我評價工作由評價與監督小組組織實施,評價的內容主要是評價內控工作小組在過去的一年對單位內控制度的設計和維護是否符合要求,還有就是檢查和評價各科室對內控制度的執行情況,評價工作結束后要出具《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這項工作一般是在單位上一年度決算工作完成以后,大體時間是在每年的1、2月份。
三、領導小組會議
內控建設領導小組是單位內控建設的最高領導機構,一般是由主要負責人(一把手)擔任組長,分管領導擔任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小組會議,主要內容一是總結上一年度單位內控建設工作的情況,二是對當年度內控建設工作進行部署和安排。
內控領導小組會議由牽頭部門比如財務科組織召開,時間應該在內控自我評價工作結束以后,因為《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需要由領導小組會議集體審議通過。內控領導小組會議要出具《會議紀要》。
四、風險評估
很多單位認為內控建設就是制度建設,就是傳統的制度匯編,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內控是基于風險管理的一種管理方法,沒有風險就不談不上控制,比如單位的人員工資,雖然資金額度比較大,但風險很小,財政局直接打到個人卡上,基本上沒有風險也不需要控制。而“三公”經費可能只有幾萬元,但需要重點控制,因為單位人員違規使用的可能性比較大,相應的風險就比較高,應當作為重大或極大風險加以重點控制。
風險評估由風險評估小組組織實施。每年的風險評估工作并不是評估所有的風險,因為前期的內控建設工作已經對單位經濟業務活動的風險進行了全面評估。所以,每年的風險評估主要是結合新政策、新文件要求,以及單位的新情況(比如老會計退休,新會計上崗),對當年度單位經濟業務的新風險進行重新評估,風險評估工作完成后要出具《風險評估報告》。
五、修訂流程圖、制度文件
內控評價指出了上一年度單位內控建設工作的薄弱點和存在問題,風險評估識別出了今年可能會對單位產生不利影響的風險因素,單位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做這些工作,目的是為了不斷完善單位的內控體系,簡單來說就是修訂相關流程圖和制度文件。根據內控評價和風險評估的結果,結合單位領導對各項業務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由內控工作小組組織各科室完成完善或修訂相關業務流程圖、制度文件的工作。
修訂流程圖和制度文件這項工作一般是在內控報告填報之前完成,大體時間是在5、6月份,因為內控報告需要上傳這些流程圖、制度文件圖片作為佐證材料。
以上五項工作中,難度比較大的是內控自我評價和風險評估,大多數單位目前都難以獨立完成,單位可以借助第三方專業機構的力量,把外部機構列為專家顧問人員,或者以政府采購服務的方式完全委托第三方機構完成。其實,第三方機構人員的參與能更好的發揮對單位內控建設的監督和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