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400份問卷“梳”出十個風控點,細解上海大學“內控”全覆蓋
新教師報到、師生出國申請、畢業生離校,要攜帶紙質流程單到多個部門蓋章簽字、有時還需經歷一定時長的等待……這是不少大學日常場景。
如今,這種狀況在上海大學正在逐漸改變。近年來,學校在內控建設過程中,通過推進“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工作,簡化師生業務流程,利用學校統一數據平臺、電子印章,實現師生出國網上智能流程申請、新生網上迎新、新教師云報到、畢業生云離校、財務網上報銷,教師業績考核20多個指標數據一鍵出結果等。例如,通過流程優化,以自動化、數字化、服務化、智能化為支撐,離校辦理從25個事項簡化到15個事項,原則上實現“最多跑一次,不見面都能辦理”。
小小流程改進,如此大費精力,而這,是上海大學近年來全面推進高校內部控制建設的一部分。近年來,上大穩步推進內控體系建設、不斷提升大學治理能力。在內控建設中,提出“搭(制度)”、“梳(流程)”、“堵(風險)”,逐步破解管理痛點和難點。“要讓師生有獲得感,既要規范安全、又要簡便高效。”主抓內控建設的校黨委書記成旦紅、校長劉昌勝說。
5月21日,上海大學內控體系建設啟動大會,上大內部控制領導小組組長、校黨委書記成旦紅做動員講話。
未雨綢繆,400份問卷“梳”出十個風控點
說起大學,許多人知道教學、科研的重要性,而高校內部控制,同樣是建設高校現代治理體系的核心內容。
“我們的基本理念是,‘內控為本,績效為道’,狹義來說,是為了大學所有經濟行為更有績效,”上海大學黨委常委、總會計師茍燕楠說,“廣義上說,不僅限于管好大學的‘一本賬’”。
內部控制既是實現強基固本、防范風險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學校管理水平、提升大學治理效能的重要措施。近年來,上海大學不斷推進內控體系建設,包含“五位一體”。一是“制度”,制度建設合規、制度執行有力;二是“流程”,通過流程優化、流程再造,實現流程順暢高效;三是“風控”,做好風險排摸、風險管理、風險應對,扎牢風險防控籬笆墻;四是“服務”,做好為師生的精細化服務,提高師生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五是“信息化”,通過信息化賦能內控建設、使內控成果得以固化。
11月25日,上海大學內部控制領導小組組長、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劉昌勝,上海大學內部控制工作小組組長、校黨委常委、總會計師茍燕楠聽取內控工作匯報。
學校引入第三方機構,在發放400余份問卷基礎上,進一步統計分析出大學運行中,應該未雨綢繆的“風控點”。同時,考慮風險對未來的影響,最終形成前十類風險:關鍵崗位人員管理風險、內部管理制度風險、合同訂立風險、工程立項風險、工程建設風險、信息化標準化風險、預算績效管理風險、固定資產管理風險、無形資產管理風險、供應商管理風險……敏感點一一細“梳”,看得出內控不玩虛的。
風險控制,不僅僅是學校職能部處的事,也對各二級學院提出新要求:一套系統健全的治理模式、一套簡明完善的制度體系、一套高效規范的業務流程、一套實用有效的風險應對機制、一套科學合理的評估和改進機制。
問題來了。有的學院知道內控很重要,但是基層人員不乏擔憂:會不會影響效率?多了“條條框框”以后做事麻煩怎么辦?思想未統一,內控難以扎實推下去。為此,學校召開咨詢會,明確“內控不會影響績效,反而能在守住底線基礎上,釋放活力,提高效率”。在茍燕楠看來,二級院系做事的最大阻礙,不是“我不讓你做”,而是“你不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最終,一份更明確的“風控清單”讓許多人放下糾結。
采購體系建設“全金額”,還能幫省錢
昨天下午,上海大學無人艇課題組匯報科研進度。校長鼓勵他們大膽探索。幾位專家笑著說,“科研上我們大膽,內控上我們小心。” 有體系、有規則、有意識,正好輕裝上陣。
以采購、招標、基建等領域為例,從1萬元到上百萬元,全部有相應采購標準,全過程管理。上海大學內部控制工作小組成員、審計處處長尹應凱介紹,通過提高采購效率,優化采購流程,構建集多種采購類別、多種采購方式為一體的采購制度和流程體系,包括政府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競爭性磋商、單一來源采購、詢價以及政府采購限額標準以下的自主采購,從而實現各個采購金額都有相應采購方式的全金額采購。
為破解高校自主采購方式和手段匱乏的難點和痛點,學校設立了貨物服務快速采購、工程比價采購、工程比選采購、零星采購等多種采購方式。其中10-50萬元的快速采購平臺(上大迅采),充分吸收法規實質形成合理規則,計算機智能評審和用戶老師初選結合,大大簡化采購流程、縮短采購周期, 并充分尊重和保障科研人員的采購自主權,在防疫形勢下,可實現“不見面,云采購”。10萬以下的貨物服務零星采購,推出了富有上大特色的多元電商平臺,以提高師生采購便利性和體驗度。
例如,上大慧采滿足了廣大師生對辦公用品和耗材的采購需求,在校師生可享受大客戶協議價,由學校采招辦與財務處按月統一與電商結算,老師可免除自行財務報銷環節。
盤活資產管理,定額使用多退少補
“部分學院有超定額用房的情況,本年度,已退出超定額用房1300平方使用面積;部分學院因為集約用房,會拿到補貼。”
這段短短文字的背后,是上海大學在房產資源管理中,梳理全校各教學科研單位(如學院、科研機構等)的用房情況,制定《上海大學教學科研單位超定額用房收費管理辦法》,該方案在保障基本用房的基礎上,集中有限房源,重點支持教學用房和重點學者、重點團隊、重點項目用房。
這一管理辦法用定額評估法重點評估各單位科研用房的使用績效情況,旨在緊緊圍繞用房績效這個核心,促進房屋資源流轉、盤活學校房屋資源,優先保障學校事業發展的重大戰略和重點改革。
今年上半年,學校成立由校長劉昌勝院士任主任的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統一領導學校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統一梳理各歸口資產管理部門的職責,以“規劃-預算-采購-運行-維護-處置”全生命周期開展國有資產管理,修訂形成了《上海大學國有資產管理辦法》。
接下來,各歸口資產管理部門,將在《上海大學國有資產管理辦法》的框架下,分別按照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制度建設的要求,完善歸口資產管理的實施細則,用好流量,盤活存量,讓已經形成的資產最大限度地發揮績效。
作為與建設雙一流高校相匹配的高效內控體系,上海大學正在做的是1.0版本。學校上下已達成共識,內控建設是一個不斷在路上的過程,需要不斷更新和迭代,未來還將不斷提升。
欄目主編:徐瑞哲 文字編輯:彭德倩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彭德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