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項目進展“梗阻” 國內首個高校內控數字化協同平臺在渝運行
來源:【重慶日報網】
重慶醫科大學數字化治理案例專家咨詢與研討會現場。記者 鄭宇 攝
7月11日,重慶日報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數字化治理案例專家咨詢與研討會上獲悉,該校在國內高校中率先運行首個內控數字化協同平臺,實現了項目預算、采購等6項經濟活動的有形化、數字化、可視化。
“由于溝通不到位,很多工作都會碰到‘梗阻’,導致內部控制的效果很難顯現出來。”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介紹,自2018年國家對醫學教育增加投入以來,醫科類高校硬件升級、實驗室建設、醫學平臺搭建等項目工程相繼“上馬”,對學校內部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受制于傳統的工作機制和業務流程,經常會出現程序復雜、銜接斷點、溝通不暢、進展受阻等情況,辦事效率不高。
重慶醫科大學數字化治理案例專家咨詢與研討會現場。記者 鄭宇 攝
2021年2月,重慶醫科大學啟動內控數字化協同平臺建設。學校把涉及到重大項目過程與結果的預算、采購、合同、資產、基建、支付等經濟業務數據整合在同一個平臺,全流程實現可視化、透明化。目前,該平臺已在全校全面運行。
“舉個很小的例子:一個項目竣工后要進行財務決算,基建處認為是這財務職能,但財務處又不清楚具體竣工時間,兩部門沒有銜接上。平臺運行后,明確由基建處及時向財務處報送資料,財務處啟動決算,銜接斷點,順次推進業務。”重慶醫科大學校辦公室副主任潘亞俐說,該協同平臺以每一個項目為主線,跨部門、跨業務梳理事項進程,明確全過程坐標點,界定分工,銜接斷點,簡化流程。
在業務數據規范的支撐下,該平臺還提供了決策分析、重點項目全流程追蹤、超期預警等應用模塊,嘗試讓數據產生管理價值。
“項目如果有滯留或超期,平臺會對停留在哪個部門進行‘亮色’提醒。”潘亞俐介紹,黃色提醒著經辦部門進入辦理倒計時,橙色則表示已經超出了辦理的期待天數,紅色則意味著必須馬上辦理、執行。
重慶醫科大學數字化治理案例專家咨詢與研討會現場。記者 鄭宇 攝
中國會計學會內部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內控研究中心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研究所所長吉津海代表評審專家組意見表示,重慶醫科大學該內控數字化協同平臺的實踐,為全國高校內部控制建設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式和路徑,具有實用、適用、先進和前瞻的優點,是學校財會監督常態化的機制保障和治理體系科學化的有效探索。
下一步,重慶醫科大學將繼續深化對業務數據的應用分析,信息公開,逐步將科研管理等板塊的流程和相關政策也嵌入該平臺系統,通過真實業務數據可視化,實現讓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大幅提高行政效率和運行效果。
本文來自【重慶日報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