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政協工作開創新局面,來看他們有何建言?(以黨建新成效引領政協工作提質增效)
上海市政協系統黨建工作經驗交流會 金松 攝
【編者按】
■ 11月3日,市政協召開上海市政協系統黨建工作經驗交流會,推進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加強新時代人民政協黨的建設工作的若干意見》和中共上海市委《實施意見》落地落實,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政協工作開創新局面。部分專委會分黨組、區政協黨組負責人作交流發言。政協頭條刊發交流發言輯要,以饗讀者。
1、積極發揮政協學習引領支撐作用
■ 王國平 市政協學習委員會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
市政協學習委員會分黨組始終把加強學習擺在首位,學習中央精神、市委部署和市政協黨組有關會議精神,將政治理論學習與專業知識學習相結合,將學習貫穿于履職全過程。學習委分黨組嚴格執行《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試行)》《中共政協上海市委員會各專門委員會(指導組)分黨組工作規則(試行)》等規定,根據市政協黨組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分黨組各項工作。
學習委分黨組加強對專委會工作的領導,將黨建工作與專委會工作同部署、同落實,按照“引、聚、聯,專、實、新,主、總、融”的要求,著力提高委員會工作質量和水平。在市政協黨組、主席會議領導下,加強思想政治引領,促進廣泛凝聚共識,加強學習工作統籌,推進學習工作創新,打造亮點塑造品牌。一是以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為引領,加強政治理論學習。二是聯合組織常委專題學習會,促進委員知情明政。三是認真組織中共界別委員活動,發揮黨員委員關鍵少數作用。組織政協委員交流《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讀書體會,積極推動深入持久開展委員讀書活動。組織政協委員視察虹橋商務區建設發展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四是精心組織委員講壇,努力打造學習品牌。邀請政協委員分別圍繞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區域和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國的黃金市場等主題作專題報告,舉辦《民法典》專題講座,充分發揮“委員講、委員聽、委員議”的主體作用,幫助委員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實現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五是組織小型深度學習座談會,開展深度學習交流。圍繞上海發展與人才資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包容性城市發展思路與城市治理、后疫情時期的經濟金融形勢等委員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民生問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前瞻性問題學習座談,讓委員暢所欲言、互相啟發、深度研討,在深度交流中增進團結、發揚民主、建言資政。六是推進人民政協理論“三進”工作,加強人民政協理論宣傳闡釋。七是精編委員學習資料,加強網絡在線學習。全年共編印6期《學習參考資料》、4期《常委會學習資料》、4期《學習資訊》及2期全國兩會、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專刊、13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題學習資料》專刊、6期《“十四五”規劃編制》專題參考資料,為委員及機關干部學習提供服務保障。
2、運用“黨建 ”有效落實職責任務清單
■ 徐建民 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分黨組書記、主任
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分黨組運用系統思維,積極推進“黨建 ”建設,將黨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全鏈條,賦能經濟委員會有效落實職責任務清單,更好發揮建言資政與凝聚共識作用。
“黨建 ”的根本是黨建工作本身強起來、硬起來。分黨組突出第一責任人從嚴抓黨建,充分發揮管黨治黨主體責任,確保分黨組堅強有力,把黨建的政治優勢轉化為提升履職效能的發展優勢。
“黨建 ”要賦能經濟委履職工作,就必須因地制宜,結合實際,做實載體創新,形成自身特色。分黨組始終堅持兩手抓,即一手抓頂層設計、一手抓分類實施,同頻共振齊發力。一是增強目標導向,凸顯凝聚效應。分黨組著力打造“責任黨建、規范黨建、活力黨建”,抓規范、創品牌、聚人心,切實提高黨組織凝聚保障力。比如,制定《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分黨組工作規則(試行)》《市政協經濟委員會中共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實施細則(試行)》,進一步健全分黨組議事規則,強化分黨組成員、黨員委員的責任擔當,更好引導黨員委員在履職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二是深化品牌建設,激發載體活力。分黨組結合黨建工作新要求,做實“主題黨日”特色活動,把思想引領同解決問題、傳遞導向、隊伍建設相結合,不斷擴大各項教育載體在委員中的輻射面和影響力。比如,赴陸家嘴金融城黨建服務中心、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學習了解樓宇黨建經驗;赴德庭文化海派文化收藏館、南京東路步行街、第一百貨公司、世貿廣場、新世界大丸百貨、冠生園集團公司,實地了解“上海文化與老字號更新”品牌建設情況,把學習教育同視察考察、專題調研等履職實踐結合起來,通過深化項目實施,推動形成分黨組黨建工作品牌化格局。
“黨建 ”工作的成效不僅體現在黨建本身,還應體現在對黨員委員的教育、管理和服務中,體現在更好推動經濟委工作改進創新中。分黨組加強跨分黨組、跨專委會、跨界別委員及與區政協的聯絡互動。分黨組注重把工作做在日常,通過走近委員、走進委員單位,將委員單向的學習思考深化為委員們共同的協商交流。這些都為“黨建 ”的落地生根、統籌推進黨建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實踐路徑。
3、凝聚共識推動品牌工作守正創新
■ 李紅 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分黨組書記、主任
政協委員參與立法協商工作是市政協社法委著力打造的工作品牌之一。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分黨組要求參與立法協商工作堅持正確定位。在項目選擇上堅持“注重民生”。選擇人民群眾密切關注、利益密切相關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問題作為協商重點,充分聽取和反映各界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廣泛凝聚共識,更好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助力提升立法質量。在工作渠道上注重“積極引導”。分黨組在參與立法協商專家組政協通群和微信群、參與立法協商平臺中積極引導,使政協委員既能充分表達意見建議,又能求同存異,形成共識。在工作方式上注重“聯動延伸”。分黨組班子成員帶頭探索實踐,深入基層,實地了解有關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等條例修訂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推進參與立法協商工作向基層協商、向界別協商延伸。充分聽取基層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通過民主協商,對接人民群眾的期盼,凝聚共識人心,努力畫出最大同心圓。
社法委分黨組明確要求,黨員委員要發揮先鋒模范和關鍵引領作用。一是當好“領頭雁”。突出“關鍵少數”的關鍵作用,抓好分黨組領導班子學習。建立健全分黨組學習長效機制,通過分黨組會議、專題學習活動等集體學習和領導干部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做到先學一步、學深一層。二是落實“全覆蓋”。進一步健全中共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制度,由分黨組成員分別牽頭,將本屆市政協社法委82名委員分成5個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小組,形成分黨組成員、黨員委員共同聯系黨外委員的工作機制,實現“政協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的全覆蓋”和“政協黨的工作對委員的全覆蓋”。建立了定期走訪聯系委員的常態機制,設立“委員走訪日”,加強委員之間的學習交流,提高履職能力和水平。三是注重“兩結合”。發揮分黨組成員、界別召集人的作用,以黨建帶動界別工作,圍繞政協中心工作結合界別特點開展活動,促進界別“公轉”“自轉”雙活躍。同時分黨組加強對界別工作的領導,定期聽取界別工作情況匯報,提出工作要求;分黨組成員走訪界別,溝通工作情況,加強專委會工作和界別工作的聯合聯動,推動兩者進一步活起來、實起來、專起來。
4、著力推進黨建和履職工作一體落實
■ 方莉萍 市政協地區政協聯絡指導組分黨組書記、組長
市政協地區政協聯絡指導組分黨組定期召開分黨組會議,及時傳達學習中央、全國政協和市委關于政協工作的部署,立足政協系統和工作大局思考問題、謀劃工作,研究落實市政協黨組重要部署,討論提出“指導組職責任務清單”,強化分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政治責任。分黨組班子成員積極思考、不斷探索新時代加強和改進聯絡指導地區政協工作的方式方法,以發揮人民政協整體優勢,推動市區政協工作貫通協同聯動為目標,探索開展市區兩級政協聯合課題調研和協同舉辦論壇的工作機制,并努力使之成為特色工作品牌;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沖擊情況下,及時調整工作節奏,集中精力,突出重點,分黨組和指導組班子成員在各自崗位上充分體現了擔當作為。
根據市政協黨組對加強地區政協工作指導的要求,指導組分黨組開展深入廣泛的調查研究,形成《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市政協對區政協工作指導的意見稿》;市委辦公廳〔2019〕1號文件印發后,繼續開展跟蹤走訪,了解文件落實情況,協助推進各區政協成立機關黨組、規范專門委員會機構設置、加強機關工作力量配備等,推動區政協建設整體提升。2019年下半年全國地方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召開后,按照“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這一新部署新要求,連續開展“完善區政協與街鎮聯系機制、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和“發揮地區政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兩個課題調研。自中央、市委政協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圍繞各區政協落實《上海市委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實施意見》情況,重點突出在加強地區政協建設、做好基層政協工作的規范性要求,拓展地區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的基礎工作等方面進行逐項了解情況,幫助解疑釋惑,督促抓緊落實,同時梳理匯總形成“各區政協落實市委《實施意見》情況報告”,為政協黨組領導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結合新時代加強和改進地區政協工作的履職需要,指導組分黨組突出抓好以地區政協主席為主體的委員學習和履職培訓;通過召開地區政協主席例會、秘書長例會,就“廣泛凝聚思想共識”“健全履職工作制度”等主題,多形式交流各區經驗,促進相互之間的學習。
5、以兩個全覆蓋落實政協黨建新要求
■ 姬兆亮 浦東新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近年來,浦東政協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在浦東新區區委領導下開展工作,實現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的全覆蓋、黨的工作對政協委員的全覆蓋,以黨的建設新格局引領政協工作新成效。
新區政協黨組堅決貫徹區委決策,堅決落實重大事項請示匯報制度,特別是涉及創新探索的工作,均向區委匯報。切實發揮政協黨組的領導作用,政協黨組堅持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年度各項重點協商、監督活動的方案均提交黨組擴大會議研究,充分討論,嚴格把關,對選題切口、調研實施、發言質量、成果形成、跟蹤反饋等進行全流程管控,把黨的領導最大優勢具體化到黨建工作責任制,促進黨建與履職融合推進、相互促進,確保方向有人把、大事有人管、小事有人抓、責任能落地。
浦東政協堅持黨建有陣地、活動有主題,深入開展形式多樣黨建活動,在服務委員、服務群眾、服務社會的具體實踐中,實現以黨建促發展、以黨建聚合力。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各界別黨支部先后舉行主題黨日活動,引領委員不斷增強政治自覺,切實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政協黨組明確要求黨員委員要時刻牢記黨員第一身份、為黨工作第一職責。落實政協黨組成員聯系相關界別黨員委員、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的雙聯系制度,推動構建覆蓋全體委員的常態化、網格化聯系格局。推進政協黨員常委履職建言點評制度,各專委會分黨組協助政協黨組,結合黨員常委個人履職建言總結和年度履職建言情況形成點評意見,在政協常委會上進行點評,點評結果納入委員履職檔案,激勵黨員常委更好發揮模范帶頭和“關鍵少數”作用。
強化學習機制,不斷完善以黨組中心組學習為引領,主席會議學習、常委會議學習、專委會學習、界別學習、委員學習培訓等相配套的學習機制,促進黨內外共同學習、交流提高。強化責任機制,構建了層層抓落實的黨建工作責任體系。政協黨組切實發揮領導作用,加強對機關黨組、專委會分黨組和界別黨支部的全面領導。機關黨組以 “四個責任制”工作為抓手,全面落實從嚴治黨責任。專委會分黨組發揮在專委會層面的領導作用,指導界別黨支部開展工作。強化保障機制。
6、探索政協黨建聯建新模式
■ 胡敏 徐匯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黨建的活力在基層。為延伸政協黨建觸角,徐匯區政協調動政協委員中的黨員委員力量,以機關黨支部為主體,以委員單位為主要對象,探索建立“徐匯政協黨建聯盟”這一工作陣地。
政協系統一向有著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優勢,當這些優勢通過黨建這一“紅色引擎”聯結起來,就會化“物理組合”為“化學反應”,令政協在黨建凝聚下結出“多元之花”。 2020年4月,以政協機關黨支部作為發起方,聯合委員所在單位的基層黨組織,簽約合作共建協議。隨后,多家委員單位基層黨組織積極響應,目前已有包括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社科院、上海中學、上海商學院、楓林集團等10家單位的基層黨支部簽約加入政協黨建聯盟。各成員單位立足各自主業優勢,以黨建聯盟為平臺,以共建共享為基礎,以合作發展為目的,共同提升聯盟成員的黨建工作水平。
目前,政協黨建聯盟間開展的活動,分為三個層面。一是支部層面,幾個聯盟成員單位基層黨組織輪流組織活動,以主題黨日活動為載體,堅持思想政治教育主題,將專題黨課、主題報告、參觀考察等活動納入。截至當前,聯盟單位分別組織主題黨日活動4次,受眾達600余人。二是聯盟成員單位層面,做到學習資源共享、活動組織共建,各單位組織的學習活動相互邀請參與。三是屬地合作層面,在全市乃至全國層面的戰略大局下,以項目化開展專題合作。下一步,區政協將繼續“黨建 ”“匯言”政協智庫模式,進一步強化聯盟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經過實踐,我們發現聯盟組織這一“紅色引擎”不僅打造了政協黨建的有力陣地,點燃了黨員委員榮譽感、責任感和歸屬感,更使政協成為促進區域合作的重要平臺,可以說雙向激活了政協黨建與職能履行。在這一平臺上,黨員委員自覺把黨員身份亮出來,主動做好聯盟“聯絡官”,將所在單位、行業與政協有機聯結,將不同行業、不同經歷、不同職責的黨員聚星成火,擴大了協商建言與“匯言”智庫建設的涉及面與參與面。同時,通過共過主題黨日、共學黨建知識、共聽優秀黨課等,變“小獨唱”為“大合唱”,更好凝心聚力,切實把政協打造成為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重要陣地、重要平臺、重要渠道。
7、將政協黨建融入全區黨建大格局
■ 溫新華 長寧區政協黨組書記 、主席
長寧區政協黨組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全面履行政治領導責任,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工作各方面,著力探索符合長寧實際、體現長寧特色的黨建工作方式方法,以黨建工作新成效推動政協工作和履職水平全面提升。
區政協黨組認識到,只有不斷整合黨的組織優勢、強化組織功能,才能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政協工作各方面。構建“1 6 X”組織架構,實現組織全覆蓋。“1”即依托中共界別建立政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6”即依托專委會建立黨小組。由政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擔任黨小組組長。“X”即全體中共黨員委員。通過“1 6 X”組織架構運行,形成在區委領導下“政協黨組主導負責、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專委會黨小組組織實施、全體黨員發揮作用”的長寧政協黨建新格局。政協全會期間建立臨時黨組織,與“1 6 X”組織框架保持銜接,形成組織建設的閉合,既實現組織全覆蓋,又與日常工作有機融合。
區政協黨組在實踐中認識到,加強政協黨建必須契合政協代表性強、聯系面廣的優勢和特點。黨組始終堅持在區委領導下,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組織資源,積極構筑各方溝通協作的紐帶,形成支持和推動協商民主建設的強大工作合力。
在長寧,黨的領導融入政協工作實踐的組織體系和機制平臺已然形成,中共黨員委員模范作用進一步凸顯,帶動履職實效不斷提升。中共黨員委員意識不斷增強,示范引領和團結凝聚更加自覺,帶動廣大委員積極履職,主體作用發揮更加充分。在黨員委員帶動下,廣大委員堅守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更加主動積極履職盡責,履職成效呈現逐年提高的良好發展態勢。委員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協商調研由原來政協機關主導變為專委會牽頭開展、機關服務保障,委員“履職在街鎮”活動完全由委員擔任組長牽頭實施,等等,政協活動呈現“過去找委員難變為現在一呼百應”的可喜局面。我們充分發揮黨領導的政治優勢,整合黨的組織資源和工作資源,把政協黨建融入全區黨建大格局,并與之同頻共振、同向發力,為政協工作注入了更大活力,推動政協工作走出自我循環,打破原來較多時間的“獨唱”,形成全區推進協商民主建設的“大合唱”。
8、加強制度建設保障政協工作落到實處
■ 陳勇章 奉賢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奉賢政協堅持建章立制先行,以加強黨的制度建設來保障政協工作落實落地。一是增強委員聯系效能。政協委員是政協工作的“主體”,中共黨員委員是“主體中的關鍵”,通過建立制度對中共黨員委員提出了“為其他委員作表率”的履職要求。同時,建立政協主席會議中共黨員成員聯系常委和界別召集人、專委會中共黨員主任聯系本委委員、中共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和界別群眾的工作機制,通過開展經常性的委員聯情聯系,強化委員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拉長包容和多樣性半徑。二是加強委員履職管理。今年,我們積極推動區委研究制定了《奉賢區政協委員退出機制的規定》,并認真落實執行區委的這一規定要求,為促進委員更好履職提供了堅強后盾。制定《奉賢區政協常委述職辦法》,要求全體常委做到履職有記錄、年末有述職。制定《委員履職考評辦法》,持續開展委員履職考評工作,由主席會議成員約談履職評分“末位”委員,堅持專委會主任定期走訪委員,通過談心談話和“正面激勵 負面清單”的雙向管理,切實增強委員“提高站位、高點定位、爭先進位、平庸讓位”的緊迫感。三是強化委員學習教育。根據區政協黨組要求,每年組織約80人次的委員分別赴全國政協培訓中心和紅色教育基地開展政協理論和履職工作實務、理想信念教育培訓;通過委員學習日、區情報告會等形式開展常態化委員學習,進一步提升委員履職能力,促使全體委員樹牢委員意識、履職意識、服務意識和規矩意識,爭當“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的履職先鋒,爭做“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的行動表率。
加強委員隊伍建設,明確提出“三個表率”履職要求,即中共黨員委員為其他委員作表率、體制內委員為體制外委員作表率、政協各級領導干部為普通委員作表率,突出作風引領賦能。打造服務型的模范機關,鼓勵擔當作為,全力打造一支政治意識強、服務能力強,敢于擔當、真抓實干、善作善成的機關干部隊伍。加強基層政協黨的建設,唯有在黨的全面領導下,做到“黨有號召,政協有行動”,才能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匯聚“最大正能量”,才能使政協工作真正實現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