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出爐!祝賀武漢這11個項目(名單出爐!祝賀武漢這11個項目開業)_1
1月5日,“漢口銀行杯”武漢科技創新大賽半決賽在武漢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舉行。33支項目團隊攜武漢八大賽道的最新科研成果和高精尖技術同臺競技。11支項目團隊進入決賽,共同角逐百萬年度科技大獎。
一路過關斬將登上決賽舞臺
經過去年8個月32場月賽、3場季賽的酣戰,33支武漢最前沿的科創項目團隊通過層層選拔,一路過關斬將獲得季賽獎項并進入半決賽。
當天,經過5分鐘PPT展示以及3分鐘專家提問環節,11支項目團隊脫穎而出,其中有4個來自光電子信息賽道。據“大功率深紫外 LED 芯片研發”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項目致力于為先進制造細分行業龍頭提供紫外光源與器件解決方案,出貨量全國第一,權威機構也曾給出該企業10億多的估值。
大賽競爭激烈。
作為第三場季賽的冠軍,“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系統”項目負責人表示,好項目很多,每次參賽都有壓力,“我認為貴在參與,借此機會對外展示自己的產品,希望能吸引到對生物醫藥等大健康領域比較感興趣的機構。”此外,通過比賽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包括一些優秀理念,“每個選手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希望在大健康領域,大家合作共贏,共同推動武漢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民生痛點、難點成了創業基點
“比起經濟效益,我更看重項目的社會效益,更在意病人的舒適度”。“智能自適應氣管導管氣囊壓力控制系統”項目的負責人是一位麻醉科醫生,創業靈感來源于醫生的細心和責任感。手術過程中,他發現導管的氣囊壓力,會導致病人的不適和并發癥,為了給病人提供更舒適安全的手術環境,他萌生了創新創業的想法。
參賽選手路演。
“第四代實體腫瘤穿刺手術導航機器人——手術導航‘領跑者’”項目,針對定位腫瘤診斷和治療,開創了國際首創的算法,極大縮短了診斷時長,緩解了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疼痛不適,降低帶來不良后果的風險。項目負責人表示,通過大賽可以學習其他同行的優點,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專家點評也給了我們很好的意見,對未來怎么走是一個啟發。”
參賽選手路演。
“航運培訓領域缺少互聯網玩家,信息不對稱會給有志氣于航運事業的人帶來不便。”“航運e家——中國最大的船員一站式服務平臺”項目負責人表示中國目前有183萬民船員,航運產值占我國GDP百分之七以上,他們的項目主打面向海運人才的篩選、培育、就業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務,為船員提供便利,為中國海運創造價值。
止步決賽,創業路并不止步
晉級名額有限,因此不少月賽、季賽中有著亮眼成績的隊伍遺憾止步,即便如此,大賽仍為它們準備了眾多機會,包括專家的精準輔導、評委們為未來發展的指點迷津。
參賽選手進行答辯。
從月賽、季賽到決賽訓練營,主辦方搭建平臺,為參賽隊伍與創投機構建立聯系,共謀未來發展提供了諸多便利。“陶瓷儲熱材料及儲熱裝備”項目賽場內雖未能晉級,賽場外卻有創投機構拋來橄欖枝。第三場季賽結束后,創投機構看上了該項目在儲能儲熱方式變革領域的廣闊前景,擬投資1300萬助力項目發展。
據悉,除創投機構的資金支持,33支團隊均可獲得季賽獎金,另外大部分團隊還獲得大賽配套政策支持的20萬元市區科技資金。
倒計時!百萬大獎花落誰家
1月中旬,11支晉級隊伍將迎來年度決賽巔峰之戰,角逐百萬科技大獎。
“本次大賽的參賽項目都是敢啃‘硬骨頭’的硬核科技,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中部知光技術轉移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羅林波是半決賽評委之一,也是一名創業者,對于這些年輕創業者,他有鼓勵也有建議。“發明未必等于創新,必須要考慮到具體應用場景,接受市場檢驗,不斷提升技術成熟度。還可以借助武漢產學研融合的優勢,讓專業的做專業的事。”
選手等待評分結果。
專家評委、武漢理工大學白玉教授表示,本次半決賽水平很高,競爭異常激烈,十分精彩。“令人感動和印象深刻的是,這些項目情系民生,發展服務于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大賽體現了前瞻性、先進性、引領性。光芯屏端網、大健康、現代制造、新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的創新,為整個武漢的產業體系重構、產業格局的迅速提升,注入了蓬勃的活力。他鼓勵廣大科創者,“大賽不是終點而是手段。你們卓越的科技創新意識和能力,是江城人民的驕傲。期待你們引領各自領域蓬勃向前發展,為建設武漢成為全國創新策源地貢獻力量。”
參賽嘉賓與晉級決賽項目代表合影。
武漢科技創新大賽自去年5月啟動以來,設置了3級賽程、4個賽區、8個賽道,舉辦月度分賽32場,3000余名科創人員加入賽事,做到月月有比賽、季季有路演、年終有決賽,為打造熱帶雨林式創新創業生態營造了良好氛圍,為各區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新動力,推動各區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武漢科技創新大賽由武漢市人民政府主辦,市科技局和市人才集團承辦,漢口銀行支持。大賽主旨“自立自強擔使命,科技創新贏未來”。大賽以賽代評、以賽促創、以賽選才,圍繞重點產業精選八大賽道,推動企業科技創新促進成果落地轉化,對接人才發展基金投融資等全程服務,打造近悅遠來創新環境,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來漢創新創業,助力武漢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敬請關注武漢市科學技術局及武漢掌上人才網的官方網站,決賽賽程及結果將陸續發布。
統籌 施敏
采寫 記者范家曼 鮑若喬 通訊員梁筱曼 陳雯
圖片/視頻 武漢人才集團
編輯 甘娟
來源 武漢人才集團 武漢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