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南大一附院胸外科獲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南大一附院胸外科專家有哪些)
近日,省衛生健康委公布2023年江西省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其中,南大一附院胸外科躋身“國家隊”,成功獲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至此,南大一附院將依托11個國家臨床重點???、9個省臨床重點???,28個省醫學領先學科,為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國家臨床重點??剖且粋€學科醫療技術和服務管理綜合實力的最高體現。南大一附院高度重視學科建設發展,堅持會聚融合、錯位競爭、創新引領發展原則,進一步優化學科布局和提升學科實力。目前,醫院先后獲批11個國家臨床重點??疲謩e是消化內科、燒傷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神經外科、疼痛科、急診科、心臟大血管外科、重癥醫學科、普外科、康復醫學科、胸外科。醫院共有23個學科進入復旦醫院排行榜華東地區??坡曌u排行榜,上榜學科數超全省其他醫院上榜學科數總和,占全省60.53%。
??泼?/strong>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創建于1957年,前身為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胸外科,為我省較早一批建立的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以診治肺、食管、氣管、縱隔疾病為主的三級甲等醫院綜合學科,先后獲批“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國家青年文明號”“江西省臨床重點??啤?、“江西省胸外科醫學領先學科”建設項目、“國家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國家癌癥中心肺癌規范化診療試點單位”“國家癌癥中心食管癌規范化診療試點單位”、國家衛健委科技發展局“基層醫療機構腔鏡技術規范化培訓”項目、“南昌大學肺癌研究所”“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中國胸外科臨床手術教學示范中心”“中國研究型學會加速康復外科ERAS中心”等多項殊榮。
團隊介紹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設有4個綜合病區,2個???span id="pjcr2mf"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6257134">ICU,配備各類高精尖醫療設備(如一體化雜交手術室、手術機器人、支氣管鏡電磁導航系統、3D/熒光/4K胸腹腔鏡、ECMO、高頻通氣呼吸機、電子縱膈鏡、超聲支氣管鏡工作站、硬質支氣管鏡、纖支鏡、生物電阻抗斷層成像儀、射頻/微波/冷凍消融機),現有醫務人員10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14名、博士20余名。科室面向省內外收治門急診和住院病人逾5萬人次/年,2022年胸外手術量超過4200余例,居省內第一、全國前列??剖胰?、四級手術等高精尖技術占比達85%,肺癌及食管癌的收治率均占全省30%左右??剖页R幨中g微創率接近90%,外科手術技術成熟,幾十余次受邀于全國大型學術會議進行手術演示。手術技術和診療水平獲得國內外專家的一致認可。
核心技術
在醫療方面,胸外科銳意進取,不斷引育高精尖人才,開展新技術,填補短板,克難攻堅,力求打造國內一流的胸外科???。目前科室常規開展的達芬奇機器人微創和傳統腔鏡微創下的食管癌根治術、肺癌根治術、肺段切除術、聯合肺亞段切除術、胸腺/縱隔腫瘤切除術、手汗癥治療、射頻消融、微波消融以及漏斗胸/雞胸矯治手術均為省內一流水平。食管癌、賁門失弛緩、食管裂孔疝、食管平滑肌瘤、食管憩室等疾病的機器人微創治療及單孔胸腔鏡下的肺葉/肺段切除手術均為領先水平。疑難復雜手術方面,胸外科率先完成江西省首例二次肺移植、復雜氣管、電磁導航、縱隔鏡及各類介入手術等高精尖技術;并參與了以機器人手術在食管疾病診治中的應用和吲哚菁綠熒光成像技術在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中的應用為主的專家共識撰寫。
核心技術——肺移植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肺移植團隊于2022年8月獲批國家衛健委頒發的肺臟移植執業資質,各類監護和康復設備一應俱全。目前已開設肺移植門診,常規開展了肺移植受者評估和移植前治療、供肺維護和獲取、ECMO安裝和撤除等關鍵診療技術;并于2023年3月聯合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中日友好醫院江西醫院專家成功開展1例二次肺移植手術,目前該患者已平安出院且恢復良好,這是江西省肺移植領域開展的首例高難度的二次肺臟移植手術。
核心技術——機器人手術
2015年,江西省首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落戶一附院。2016年胸外科率先在省內開展達芬奇機器人胸外科手術。經過不斷的交流學習,胸外科在機器人手術技巧方面已形成流程和規范模式,機器人年手術量為全國前十;受邀參編數部機器人手術相關著作,其中部分如《機器人胸部腫瘤微創外科手術》等,已刊印出版。利用機器人的優勢,胸外科還開展了亞洲首例機器人輔助充氣縱隔鏡食管癌根治手術、江西省首例XI機器人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等新的技術。
核心技術——介入治療
2018年,胸外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和重癥醫學科聯合獲批“國家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設項目。依托項目,科室培養和引進了呼吸介入專業的人才,并于2019年成立胸外介入診療組,實現了學科融合,并快速開展了常規的檢查和介入治療技術。2019年9月,胸外科率先完成了省內首例電磁導航支氣管鏡肺結節定位術,開展了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活檢 ROSE 肺結節射頻消融術,“檢-診-治”一站式為患者解決問題。2021年,醫院雜交手術室投入使用,胸外科常規開展肺多發小結節的介入 腔鏡外科的雜交手術;成功開展了江西省首例經內鏡單向活瓣置入術治療巨大肺大泡、經硬質氣管鏡支架封堵治療巨大氣管撕裂傷等技術。
核心技術——胸外重癥及術后ERAS快速康復
胸外科開設了重癥監護室,擁有亞專業醫師4人,其中高級職稱1人,開設胸外重癥專科門診,并常規開展危重患者的CRRT、血漿置換、血液灌流、體外膜肺氧合(ECMO)治療技術、神經調節輔助通氣、床旁超聲等多項技術。
科室逐步收治區域內各聯盟單位中出現的胸外科重癥圍術期并發癥患者,綜合應用包括硬質支氣管鏡、氣管支架及單向活瓣等呼吸介入技術及ERAS呼吸康復等理念,救治成功率較高。
在加速康復外科(ERAS)方面,胸外科通過向四川華西、廣醫等國內優秀中心的不斷學習,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探索和實踐,制定了詳細的圍手術期ERAS診療規范;并取得了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加速康復外科(ERAS)培訓中心資質,ERAS工作經驗和細節獲得國內專家的一致認可。
為更好地貫徹落實ERAS理念,胸外科重點打造了一體化智慧病房。每個病床單元均集成了多媒體宣教互動系統、智能輸液系統、床旁交互系統、智能電子信息系統等終端。使醫患之間距離縮短,診療活動更加快速便捷,使患者獲得更佳的就醫體驗、更好更快地康復。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依托國家發改委“呼吸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與“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肺癌診療一體化中心”的前期基礎,醫院以呼吸疾病學科群為首,與江西省人民政府和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合作建設了一所以呼吸疾病為主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中日友好醫院江西醫院,該項目以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國家中西醫結合中心——中日友好醫院為輸出醫院、以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為依托醫院,致力于打造以呼吸系統疾病為特色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旨在帶動區域醫療水平整體提升,形成良好的示范引領效應,實現老區人民大病不出省的愿望,服務健康江西建設,推動江西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科研團隊
胸外科實驗室始創于2013年,于2020年更名為南昌大學肺癌研究所,是省內唯一的專業性肺癌研究機構,為各類科研項目的實施提供了保障。研究所圍繞肺癌研究為主體,取得了不少成果。臨床研究方面,研究所牽頭或參與了26項單中心/多中心臨床試驗,參與制定了多項國內指南?;A研究方面,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在Cancer Cell(IF:31.7)、Nature Cell Biology(IF:28.8)、Molecular Cancer (IF:27.4)、Cell Research(IF:25.6)、Autophagy(IF:16.0)、Cell Death & Disease(IF:8.46)等雜志發表高水平論文90余篇,先后獲得江西省自然科學獎進步二等獎2項,相關成果有力推動了我省肺癌研究的發展。2022年胸外科在中國醫院科技量值評估中位列全國第3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