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績單之科研篇︱以實干實績推進學校科研質效再創華章(科研扎實)
2023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安徽理工大學黨委和行政的堅強領導下,學校廣大科研人員全面貫徹落實“四個融入”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學校“十四五”科學研究專項規劃的目標和要求,聚焦學術前沿,勇擔社會責任,主動對接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在高水平科研平臺建設、科研項目立項、社會服務方面再繪華章,助推學校科研質量和影響力再上新臺階!
一、不斷完善制度體系構建,持續提升內部治理水平
修訂了《安徽理工大學橫向科研項目與經費管理辦法》《安徽理工大學縱向科研項目與經費管理辦法》《安徽理工大學學術講座管理辦法》,制定了《安徽理工大學高層次人才團隊啟動經費項目化管理辦法》《安徽理工大學國家基金項目培育庫管理暫行辦法》《安徽理工大學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工作方案》《安徽理工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進一步落實科研管理放管服,營造濃厚科研氛圍、釋放科研活力,激發科研動力、激勵成果產出。繼續加強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設,持續優化業務流程,“讓數據多跑路,讓教師少跑路”,實現了所有科研業務申請學校印章的線上審批,科研業務辦理的便捷性和師生滿意度不斷提高。
二、科研平臺建設實現重大突破,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指標
與淮南礦業集團聯合申報組建的深部煤炭安全開采與環境保護全國重點實驗室正式獲國家科技部批準建設,是安徽省屬高校唯一獲批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的高校(省內僅兩所高校),提前完成“十四五”力爭獲批國家級科研平臺1個的指標。與淮南礦業集團共建的“煤礦生態環境保護國家工程實驗室”正式揭牌并啟動建設工作。
全國重點實驗室科研用房開工建設
獲批“特種聚合物安徽省重點實驗室”;與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聯合申報的“深部煤炭資源智能綠色開采安徽省聯合共建學科重點實驗室”等4個學科共建實驗室獲安徽省科技廳和教育廳立項建設;與中安聯合煤化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申報的先進煤基高分子材料安徽省產業創新研究院已完成立項公示。提前兩年完成“十四五”專項規劃中“國家級科研平臺再獲新突破、新增省部級科研平臺5個以上”的關鍵指標。
三、強化有組織的科研管理,縱向科研項目立項數量與質量再創歷史新高
獲批國家級項目60項,其中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8項(較2022年立項數增長33.3%),獲批項目數量創歷史新高;獲批國家自然基金區域創新聯合基金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5項,國家級重點項目年度獲批數量創歷史新高;獲批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1項(首次獲批該類別項目,本年度安徽省唯一獲批),獲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輔導員專項項目1項;獲批教育部“春暉計劃”2項;獲批中國科協學風傳承行動資助項目1項。
獲批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30項(其中杰出青年基金2項、優秀青年基金4項,獲批省杰優青項目創歷史新高);首次獲批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重點項目1項。
2023年度共獲批各類縱向項目460項,獲批經費較2022年度增長48%。
四、橫向科研項目數量及經費持續提升,服務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不斷提高
持續加大與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科技對接交流的廣度和深度,累計與淮北礦業、淮河能源、皖北煤電、中煤新集、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山東能源集團、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15份,持續開展“科研走出去”活動,累計開展產學研對接及成果推介活動100余次,有序推進“蕪湖研究院”“晉城研究院”“榆林市大數據智慧研究院” “長三角應急產業研究院”等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推深做實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不斷提高服務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全年簽訂橫向科研項目544項,較2022年度增長21%;合同金額較2022年度增長23%,其中百萬元以上的合同24項,較2022年度增長50%;簽訂科技成果轉化合同61項,較2022年度增長307%。
學校與安徽省內四大礦業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全年縱橫向科研經費達3.82億元,實現了科研經費的大幅增長。
學校承擔的重大項目在第三屆科交會上簽約
五、高水平科技成果產出顯著,學術影響力不斷提升
成功入選“安徽省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點單位”,在安徽省發明專利百強榜中躍升至總排名第8位(位列省屬高校第1名),授權專利686件,獲批安徽省高校院所知識產權運營能力提升計劃項目1項。發表各類高質量論文810篇,出版學術專著(譯著)47部,提交研究報告、決策咨詢服務報告11篇。學校首次開展科技成果集中鑒定,全年共有19項科技成果通過鑒定。
獲安徽省科學技術獎19項,其中以學校為第一完成單位獲獎10項;獲湖北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自然資源科技二等獎1項;獲安徽省專利優秀獎1項。榮獲2023年度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15項,以第一完成單位共獲獎5項,首次以第一完成人獲得特等獎。首次榮獲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創新團隊獎。榮獲中國爆破行業協會科技獎4項、中國公路學會科技獎1項、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科技獎1項、中國電子學會科技獎1項、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技獎2項。獲獎質量和數量創歷史新高。
學校部分煤炭行業特等獎、一等獎獲得者合影
六、學術活動不斷豐富,學術氛圍日趨濃厚
全年共組織各類學術講座190余場次,“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采協同創新組織”成立六周年學術研討會共有2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參加,省領導韓俊、張韻聲、任清華先后出席會議活動。學校主辦了第六屆安徽院士創新發展會議、第二屆礦業工程高峰學科國際學術論壇、2023年全國流行病學學術會、第二屆礦業與冶金國際會議、第二屆粉塵防控與職業安全健康國際會議、全國孫家鼐研究學術研討會、安徽省管理學學會第二屆年會暨2023“雙碳”國際管理論壇、淮南子文化數字化傳承與發展研討會等高質量學術會議,進一步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與美譽度,有效拓寬了科研人員學術視野,提升了學術交流質量,培養了青年科研人員學術素養。
韓俊書記與參加協同創新組織六周年學術研討會的院士座談
展望2024,學校將篤行不怠再奮發,以只爭朝夕、攻堅克難、久久為功的精神,錨定學校“十四五”發展目標,高質量有組織打造科研核心競爭力,奮力推進學校“雙一流”創建。
撰稿:胡彪
核稿:劉輝
編輯:宋子健
審稿:郭會霞